随着今日忍法帖第三赛季正式上线,相信已有不少学员已经成功入手无「二代目土影」,那么今天豚豚就给大家带来该忍者的新忍攻略!话不多说,我们直接进入正题!
在了解无「二代目土影」的操作技巧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核心机制!
分裂状态
—— 特殊形态 ——
分裂形态将会为无「二代目土影」的普攻与普通技能带来丰富的变化。
在使用普通技能,且忍者处于技能后摇阶段,按下普攻按键即可进行分裂。分裂出的分身,可以根据摇杆的操作,来决定分裂的方向。在该忍者的血条下方还有一个计量表,如下图所示:
分裂状态下,计量表将会持续减少,当消耗到0或者分身与本体距离超出一定范围之后,将脱离分裂状态并且分身消失。
且在分裂状态下,是无法使用奥义技能的,奥义技能的图标也将变化为下图:
按下该技能,将会把处于其他位置的分身,召唤回本体身边,并攻击路径上的敌人,另外进行上述操作时是不会消耗奥义点的,如下所示:
普通攻击
那么接下来,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无「二代目土影」的普攻。豚豚在这里也分别为大家介绍通常状态下与分裂状态下普攻的效果!
通常状态
无「二代目土影」的普攻共有四段,通过体术结合土遁忍术攻击敌人。
分裂状态
分裂状态下,无「二代目土影」同样共有四段攻击动作,第三段攻击时通过操控摇杆,来进行分歧,可以将分身召回到主体身边并进行攻击。
豚豚解读
依照惯例,我们还是来分解一下该忍者通常状态下的普攻:
第一与第二段普攻平推敌人,造成硬直;
第三段普攻,无召唤地刺平推敌人,造成硬直,需要注意的是该段普攻攻击距离较前两段更长;
第四段普攻,无召唤更加巨大的地刺攻击敌人,并将其打至浮空状态。
完整释放完四段普攻后,无将会向前进行小幅位移。而且第三与第四段的普攻,攻击距离均有所提升,此外第三与第四段普攻均具有扫地效果。在分裂状态下的普攻,第三第四段依旧具有扫地效果,且相比通常状态的普攻位移距离也大幅增加。
技能解析
分裂状态为无「二代目土影」带来了丰富的技能变化,就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在不同形态下的技能特性吧!
尘遁·原界剥离之术
—— 普通技能 ——
通常状态
无向前方发射尘遁结界,将前方敌人禁锢在结界之中并分离成原子状态,之后发生巨大爆炸。是超越了“血继限界”的“血继淘汰”。
分裂状态
本体和分身会一同发动土岩枪攻击,长按技能可以在释放过程中与分身交换位置,土岩枪释放过程中本体会有一段时间进入隐身状态,此时是无敌的。
豚豚解读
由二代目土影开发而成的忍术,也被还原至他的普通技能中。通常状态下的该技能具有抓取特性与扫地效果,可以用来补充连招伤害。
分裂状态下的技能大大提升了该忍者的机动性,长按后可以交换位置的效果,可以用来躲避技能。面对危急情况,进入隐身状态时的无敌效果将会带来奇效。
土遁·刚隶式·冲
—— 普通技能 ——
通常状态
无跳跃到巨大的岩石手掌上冲撞前方敌人,之后石掌会变化为巨大岩石巨怪并给与敌人致命一击。
分裂状态
指挥分身向前方冲锋并对敌人进行四段打击,冲锋的方向与本体的方向一致,没冲到敌人则没有打击,第一段冲锋可以扫地,长按技能按键可以将分身拉回到本体身边并冲出。
豚豚解读
通常状态下,该技能在前冲时是具有扫地效果的,而后石板生成的岩石巨人可以根据操作调整生成的方向,大幅提高了该忍者在连招时的稳定性。
而在分裂状态下,该技能可以根据分身所在的不同位置对敌人造成伤害,无论是用来反打还是用来起手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尘遁·原界剥离之术·柱
—— 奥义技能 ——
无召唤巨大的岩石巨人将敌人牢牢抓住,之后使用圆柱形的原界剥离术将敌人打至原子状态并灰飞烟灭。
豚豚解读
技能前半段是有抓取以及扫地效果的,后半段会将敌人释放扔出。这里也提醒各位学员,释放奥义技能后无法衔接其他技能,在连招时可要注意哦!
操作技巧
了解完无「二代目土影」复杂的技能特性,豚豚也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在实战中的操作技巧!
普通技能土遁·刚隶式·冲拥有较远的技能覆盖范围,用来起手是不错的选择。在分裂状态下,可以利用分身的位置,对不同位置的敌人造成伤害,抢占战场优势。另一个普通技能尘遁·原界剥离之术可以用来补充伤害,分裂状态下可用来近身反击。
在实战中,何时开启分裂状态,需要各位学员灵活判断。此外灵活进行走位可以帮助你在分裂状态下召回分身的同时,攻击到敌人。在使用该忍者时,可要掌握好这两点哦!
最后为大家推荐一下与无「二代目土影」搭配的秘卷及通灵。由于分身的存在,对手在场上走位时一定会有所顾虑,可以考虑携带风遁·风杀阵、土遁·土柱爆等封锁走位的秘卷。此外携带木遁·扦插之术强行进行输出,也是压制型打法的一种思路。在通灵的选择上,可以使用猿魔、鲛鲨等提高爆发输出,也可携带蛤蟆仙人、梦貘限制敌人行动,,大家可要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搭配哦!
今天的新忍攻略就为大家讲到这里,虽然机制有点复杂,但在领悟到他的核心操作方法后,无「二代目土影」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。各位学员也不妨在留言中,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吧!
那么就让我们下次,不见不散啦!